
場地基本資料
本場地為1988年正式啓用營運,主要以油品存放及供應業務為主,包含無鉛汽油、柴油及燃料油等油品類型;本場地占地面積約為193,000平方公尺,場內設置16座地上式儲槽,且設有鐵路及火車灌裝台。本場地因1980年代集管頭區域輸油管線使用年代久遠而洩漏,造成地下環境中土壤乙苯、二甲苯及總石油烴等污染物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,地下水中為苯濃度超過第二類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,於是環保局於2009年公告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。本場地土壤質地距地表8.4m內以礫石、砂及坋土質地為主,區域地下水水位約2.5m,而土壤TPH污染面積推估約為1,800m²。
修復工法選用
本場地污染面積較大,如以大面積開挖工法將增加CO2排放量,故為降低碳足跡排放量,選擇以原位修復工法於主要污染源進行水力控制,並搭配原位氣相抽提技術(SVE)及空氣注入法(AS)進行修復,系統操作亦定期檢討及調整操作時間,以達能源使用最大效益。此外,本場地亦導入植生複育工法進行修復作業,於主要污染區域之綠地區栽種培地茅進行土壤有機污染物修復,另於污染團下游栽種小葉欖仁,利用其水力控制之特性組成水力控制牆,防止污染向下游移動,以達到同時具備污染修復、節能減碳及景觀美化等多重效益。

污染改善結果
本場地土壤中乙苯(277mg/Kg)、二甲苯(766mg/Kg)、TPH (4,830mg/Kg)及地下水苯濃度(1.42mg/L)經改善後驗證結果已降為ND,並於2016年7月經環保局驗證通過解除列管。

|